在網絡安全領域,我們經常會看到或聽到一些比較陌生的專業(yè)術語,比如“命令注入”,那么什么是命令注入?如何形成的?具體內容請看下文。
什么是命令注入?
Command Injection,即命令注入攻擊,是指由于嵌入式應用程序或者web應用程序對用戶提交的數據過濾不嚴格,導致黑客可以通過構造特殊命令字符串的方式,將數據提交至應用程序中,并利用該方式執(zhí)行外部程序或系統(tǒng)命令實施攻擊,非法獲取數據或者網絡資源等。
在命令注入的漏洞中,最為常見的是PHP的命令注入。PHP命令注入攻擊存在的主要原因是web應用程序員在應用PHP語言中一些具有命令執(zhí)行功能的函數時,對用戶提交的數據內容沒有進行嚴格的過濾就帶入函數中執(zhí)行而造成的。例如,當黑客提交的數據內容為向網站目錄寫入PHP文件時,就可以通過該命令注入攻擊漏洞寫入一個PHP后門文件,進而實施進一步的滲透攻擊。
原理:Web應用在調用這些函數執(zhí)行系統(tǒng)命令的時候,在沒有做好過濾用戶輸入的情況下,如果用戶將自己的輸入作為系統(tǒng)命令的參數拼接到命令行中,就會造成命令注入的漏洞。
命令注入攻擊是如何形成的?
嵌入式應用程序或者web應用程序有時需要調用一些系統(tǒng)命令的函數,如Linux C中的system(),exec(),shell-exec()等等,當用戶能夠控制這些函數中的參數時,就可以將惡意參系統(tǒng)命令拼接到正常命令中,從而造成命令注入攻擊設備系統(tǒng)。
命令注入的形成需要如下三個條件:
1、使用了內部調用shell的函數:system(),exec()等。
2、將外界傳入的參數沒有足夠的過濾,直接傳遞給內部調用shell的函數。
3、參數中shell的元字符沒有被轉義。
危害:繼承嵌入式應用程序或者web應用程序的權限去執(zhí)行系統(tǒng)命令讀寫執(zhí)行文件,導致系統(tǒng)有可能會被惡意攻擊或者泄露系統(tǒng)用戶信息。